新手媽媽除了頭疼寶寶斷奶外,每天晚上要起夜照顧寶寶也讓父母休息不好,疲憊不堪,這讓他們想要儘早和寶寶分房睡。但是和寶寶分房睡也需要循序漸進,不可急切。
一、分房睡需要適齡的時間?
在孩子1歲以前基本是跟媽媽睡一張床的。同床睡可以和寶寶更親密,讓寶寶舒適入睡,而且方便夜奶照料,有助父母與寶寶建立更多情感聯結。孩子和媽媽一起睡,感受到彼此的體溫、氣味、聲音、撫摸等身體信號,睡眠質量更高。
一般會建議,0-3歲時,同房不同床睡;3-6歲時,開始分房睡。這個建議更多的是從安全的角度考慮的。
不必過早讓寶寶學習獨立睡眠。寶寶需要擁有熟練自由翻身的能力,才可以考慮分床睡。更好的做法是家長們觀察寶寶可以分床/分房睡的信號。
有哪些信號,可以嘗試和寶寶分床、分房睡?
寶寶具備較強的自理能力,一個人也睡得安穩、不亂踢被子、小便會叫大人。
寶寶目前是否已經建立安全性依戀,家長離開也不再吵鬧。
寶寶是否進入性蕾期。一般指3歲左右的孩子處于一個性心理發展的特殊階段,這個階段會產生性好奇性別認同混亂等現象。
二、分房睡的方法?
1.循序漸進,逐步和寶寶分床睡
首先,可以將寶寶的小床要緊貼父母的大床,讓寶寶在睡覺時能夠感覺到媽媽的氣味和溫度,也方便媽媽在夜間照料寶寶。然後,逐步拉開與大床的距離,最好是和寶寶伸手能摸到彼此的距離。
2.慢慢跟孩子分房睡
等孩子長大一些,就可以考慮給孩子分房睡。但在分房初期階段,最好不要把兩間臥室的門關閉,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即使不在同一個房間睡,父母也可以聽到他的聲音。再有在寶寶睡覺前,父母最好在孩子房間陪伴,給孩子講講故事、玩玩小遊戲、說說悄悄話等。
等孩子越來越適應睡在自己的房間就可以徹底分房睡了。如果孩子不願關門,可以巧妙點跟孩子說:「是不是關門睡更安靜呀,即使關著門,你喊爸爸媽媽,我們也是能夠聽見的。」
3.給孩子心理暗示
提前給孩子灌輸「長大感」,讓孩子自己選擇每天要穿的衣服和玩具。
幫孩子克服恐懼感,給他準備獨立睡覺的玩具和繪本,告訴他爸爸媽媽在他身邊,有事可以叫爸爸媽媽。
家長心態也要調整,不要將憂慮心態表現出來,大大方方跟寶寶說「晚安」。不要扭扭捏捏動搖孩子的決心。
4.一些輔助工具幫助孩子
給孩子的房間佈置成他喜歡的樣子,可以讓孩子參與到佈置中來,讓他產生期待,對自己的房間有歸屬感。
給孩子放置一些喜歡的玩具作為「睡覺小夥伴」,不然孩子在一個人睡覺初期會感到孤獨害怕感。
在讓孩子分房獨立睡覺這件事上,不要聽信「3歲分床,5歲分房」的說法,如果你家孩子5歲了,無法跟你分房睡,那就不要勉強,再等等。每個孩子的接受度不一樣,也許今天不敢,過兩個月,或者半年他又敢了呢。早半年,晚半年,區別不大。